9月20日-21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超显微医学修复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超级显微医学修复学术会议将在徐州举行。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徐州仁慈医院专访多名本院显微外科专家,畅谈超显微技术的应用与前景,与全国同道交流共勉。
本期专访嘉宾为科教科副主任方杰。
专家简介
方杰
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医疗组长 科教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华东地区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小关节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修复重建学组委员
专业特长:拇手指再植及精准美学全形再造,穿支皮瓣美学修复,复杂手外伤的经济学修复重建。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SCI论文4篇,主持市级课题1项。
在您的专业领域内,超显微技术主要有哪些应用?
方杰:目前我们的工作中用到超显微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手的全形再造,头面部如耳朵、鼻子的离断修复、再植等。在超显微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吻合更细的血管,把离断处的组织重新接回去,以实现更高几率的成活。这样一来,一些原本需要针对创伤和修复两期手术来治疗的患者,现在一次就可以同时处理了,不仅最大化地恢复患者的外观和功能,而且也避免了手术的二次损伤。
您提到超显微技术对修复患者外观中的作用,这方面的需求大吗?
方杰: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患者从以前主要关注功能恢复,逐渐过渡到现在兼顾功能和外形的恢复。举个例子来说,一些指尖缺损的案例,如果从功能上来看,只占到这根手指不到10%的功能,即使不修复,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也并不大,过去也确实有些患者就不做修补了。而现在随着技术的提高,设备的提高,包括患者和医生的理念也都在不断地更新,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会强烈要求进行再造,尤其是年轻人对外形方面会更加重视。那么在做全形手再造的时候,可能需要从足部供区取一些组织,我们在再造出一个让患者满意的手指的同时,对足部供区的外形也要有充分的考虑,基本上可以达到修复重建领域所说的“供受平衡”的目标。从这一类案例就可以看出,现在患者的要求是逐渐提高的,所以对我们医生在超显微领域的技能要求也在提高,他们也在推动着我们不断往前走。
可以看出超显微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您对这个领域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呢?
方杰:超显微技术不仅是设备的进步,其实也是对医生技术的更高要求。因为超显微技术针对的就是更细的血管、更小的组织,设备条件在不断提升,但操作的难度和复杂度并没有下降。随着患者对健康的标准不断提高,需要治疗的病例也会逐渐增多,所以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医生,能够来接触这个专业、爱上这个专业,大家一起学习更多相关领域的知识,去为更多的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