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肿是一种因淋巴系统循环障碍导致组织液异常积聚的慢性疾病,常发生于上肢或下肢。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肢体肿胀、皮肤纤维化、反复感染甚至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提高公众对淋巴水肿的认知,现呼吁广大市民重视早期症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一、淋巴水肿的常见诱因
1. 癌症术后患者:乳腺癌、妇科肿瘤等手术可能损伤淋巴系统,上肢或下肢水肿是常见并发症。
2. 感染或创伤:丝虫病、丹毒等感染性疾病,或严重外伤可能破坏淋巴管功能。
3. 先天因素:少数患者因淋巴系统发育异常发病。
二、警惕这些早期信号
肢体肿胀:单侧手臂或腿部持续性肿胀,按压后出现凹陷,抬高肢体可稍缓解。
皮肤紧绷或增厚:患处皮肤发亮、弹性下降,可能伴随麻木或沉重感。
反复感染:局部易发红、发热,甚至出现蜂窝组织炎。
**注意**:癌症术后患者若术后数月内出现肿胀,需高度警惕淋巴水肿风险!
三、为何强调“及时就诊”?
1. 早期可逆,晚期难治:
初期通过物理治疗(如压力绷带、手法引流)、功能锻炼等可显著改善症状;若进展至纤维化阶段,治疗难度和费用将大幅增加。
2. 预防严重并发症:
长期水肿会导致肢体畸形、活动受限,甚至引发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感染。
3. 提升生活质量:
早期干预可避免慢性疼痛和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四、科学诊疗,抓住黄金时机
1. 专科就诊:
发现疑似症状后,请立即前往淋巴水肿专病门诊就诊,通过淋巴显像、超声/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诊断。
2. 治疗:
非手术治疗
1. 综合消肿治疗
手法淋巴引流(MLD):由专业治疗师通过轻柔的按摩手法,促进淋巴液向健康区域回流,减轻肿胀。
压力治疗:
弹力绷带包扎:使用低延展性绷带加压,防止液体重新积聚。
医用压力衣/袜:在肿胀缓解后长期穿戴,维持治疗效果。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保湿,预防感染(如使用低敏润肤霜,避免外伤)。
功能锻炼:在压力治疗配合下进行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增强肌肉泵作用,促进淋巴循环。
2. 物理治疗辅助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通过周期性充气加压,模拟手法引流效果。
低强度激光治疗:部分研究表明可改善局部纤维化。
3. 药物治疗
抗生素:用于治疗或预防感染(如丹毒、蜂窝组织炎)。
利尿剂:仅短期用于严重肿胀,长期使用可能加重组织纤维化。
4.手术治疗(适用于晚期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
1. 显微外科手术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将阻塞的淋巴管与邻近小静脉连接,建立旁路引流。
淋巴结移植:从健康部位移植淋巴结至水肿区域,重建淋巴通路。
2. 减容手术
抽吸脂肪切除术:通过微创技术去除纤维化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减轻肢体体积。
病变组织切除术:切除严重纤维化的皮肤和皮下组织,适用于极晚期患者。
五、健康倡议
淋巴水肿并非“不痛不痒的小问题”,而是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无论是术后患者、慢性病患者,还是普通市民,一旦发现肢体异常肿胀,请务必:
-不拖延:勿误以为“休息几天就能好”;
-不盲目:避免自行按摩、热敷或滥用药物;
-不焦虑:早诊早治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健康热线:如您或家人有相关症状,请立即拨打87325315咨询,或前往徐州仁慈医院淋巴水肿专科门诊预约检查。
视身体信号,把握治疗先机!
早一步行动,多一份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