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即崴脚,发生在行走或者运动过程中。关节因一次活动超过其正常活动度(过度内翻或者外翻),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韧带、肌腱、关节囊等发生损伤。踝关节是坚强且相对脆弱的。它是全身负重最多的关节,几乎承担身体所有重量,同时它又很纤细,没有强壮肌肉在其周围包裹。
踝关节扭伤主要是指其周围韧带的损伤。踝关节周围韧带主要有:
内侧的三角韧带,包括舟胫韧带、跟胫韧带、距胫前韧带和跟胫韧带;
外侧的外侧副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
踝关节易发生内翻型扭伤,因为:
外侧韧带长度较长且较薄,固定踝关节的力量较弱;
内侧三角韧带较短且较厚,固定踝关节的力量较强。
病因
有过脚踝扭伤病史者,再次扭伤的风险较高
缺乏锻炼,脚踝力量弱、柔韧性差者,会增加扭伤的风险
1、轻度踝关节扭伤
主要是软组织损伤,在扭伤之后还可以站立或勉强行走。
韧带受到牵拉伤,但没有撕裂。
2、中度踝关节扭伤
韧带部分撕裂,踝关节也会因血液的不断涌入随之肿胀,这时伤者的脚踝一般无法正常移动。
3、重度踝关节扭伤
最为严重,一根或多跟韧带完全断裂或踝关节半脱位甚至踝关节骨折。
此时患侧脚可能会出现畸形,且内、外踝部压痛明显,无法形成甚至无法负重,出现功能障碍。
习惯性崴脚的形成
习惯性崴脚主要是最初崴脚后不重视,导致踝关节位置的韧带松弛,越来越容易受伤。
一般来说,踝关节扭伤后趋向于两个结果。
踝关节变得纤维化且僵硬,由于夹挤,脚踝前侧、前外侧会发生疼痛。
踝关节周围韧带变得松弛、无力、本体感觉受损、踝关节变得不稳定。
有研究显示,40%的踝关节损伤后会导致软脚,进而形成习惯性崴脚。
注意:即使崴脚时没有疼痛或肿胀的症状,不管你是第一次还是第五次崴脚,及时的治疗处理都同样尤为重要。
此外,当关节韧带受伤,会导致:关节稳定性变差、韧带或关节囊中的本体感觉受器受损
进而导致:神经肌肉控制系统对肌肉协调性的控制变差、关节发生功能性不稳、关节及附近软组织容易产生二次或重复性伤害。
上述为关节扭伤形成的恶性循环。
因此康复医生建议:在踝关节扭伤之后,优先考虑保守治疗,需要及时佩戴踝关节支具,辅以冰敷、止痛、消肿治疗并且早期开始功能康复锻炼,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功能。
此过程包含三个阶段:
1.在最初的24小时内进行RICE原则以减轻疼痛,肿胀和进一步受伤的风险
2.48-72小时后开始踝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训练时注意量力而行,允许可以忍受的疼痛(大概在你能想象的最大疼痛的3-4成左右),如果疼痛加重,立刻停止训练。一开始坐在椅子上、床上或者地板上锻炼,随着症状好转可以站立练习。
3.一旦恢复良好,开始提高耐力和平衡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如果症状在2-4周内没有好转,建议找运动医学医生或者运动康复治疗师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