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萧县40岁的陈师傅,三个月前在小区门口一脚踩上块破损的地板砖,右脚往外一打拐,右踝关节一阵钻心的痛。陈师傅左脚“金鸡独立”站了一会儿,忍过那阵痛,才叫了辆车上医院。当地医院没有足踝科,陈师傅挂了个骨科号,医生给他开了几贴消肿化瘀膏药。
大多数人都有过扭脚的经历,陈师傅真没当个事儿。贴了几贴膏药,疼痛缓解后,第二天如常上班了。谁知,自从第一次脚扭后,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三个月里,陈师傅的右脚又扭了四次,受伤的右脚踝屡次“雪上加霜”,又肿又痛,最后到了不能下地的地步。
一次扭伤变成了“右外踝陈旧性骨折”
听同事说
徐州仁慈医院是三级骨科医院,技术很牛,还有江苏省唯一的专业足踝科,陈师傅赶紧来仁慈求诊。
正巧足踝科周祥国医生当班,周医生给陈师傅做了检查,安排拍片,显示右外踝形态不整,旁见骨块影,右足诸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屈曲,诊断为右外踝陈旧性骨折。
“你这个已经成为习惯性反复扭伤(崴脚),形成坡脚了,只能用手术来重建踝关节稳定。如果扭伤后立即就做紧急处理,注意保护、休息、冷敷,使用弹力绷带加压,控制好疼痛和肿胀,就不会发生后来的情形了。”周医生对陈师傅说。
第二天,周祥国医生给陈师傅做了踝关节功能重建手术。从右外踝纵向切开5厘米切口,摘除外踝骨折端小骨块,咬平外踝骨折端近端,铆钉固定外踝,然后调整韧带张力,予距腓前韧带止点修复外踝,进行功能重建、踝关节稳定,手术顺利完成。
脚踝扭伤后,自己“五步”紧急处理
扭伤是生活中难免发生的问题,尤其是脚踝关节是最容易扭伤的部位,一旦扭到,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痛”,然后才会依扭伤的程度,看看是否会有肿胀或是瘀血的情形。对于这种伤害,许多人常不以为意,结果很容易造成旧疾未愈,新伤复发,成为习惯性反复扭伤,影响运动机能与日常生活。
周祥国医生给我们科普了脚踝扭伤后,自己“五步骤”紧急处理法。
目的是尽可能地控制疼痛和肿胀,可参照急性运动损伤的PRICE处理原则进行。
损伤后48小时内尽早采取以下措施:
1、保护。可以使用石膏或者支具保护,使伤处不受进一步伤害。
2、休息(制动)。停止活动,避免患侧下肢负重。
3、(冰块、冰袋、冷制品等)冷敷肿痛部位10-15分钟,每天数次(可每2小时一次)。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可用毛巾隔离,避免冻伤皮肤。
4、可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它可以阻止继续出血、预防严重的踝关节肿胀。踝关节在肿胀消退前不建议使用粘胶支持带包扎固定。
5、尽量将小腿和踝关节抬起高过心脏水平(比如,躺下并在腿下放置几个枕头)。正确的抬高下肢的方法应该是:踝关节超过膝关节,膝关节超过髋关节,髋关节超过身体水平位。
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加快愈合十分重要。切记不要施予不当的推拿和按摩,可能会加重发炎反应。可考虑暂时使用腋下拐杖,以避免走路时足部不当受力,影响复原或再次扭伤。休息时,尽可能地把脚抬高,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踝部肿胀。病人也应立即就医,以排除合并韧带断裂、骨折等可能性。而复健治疗,对于消除疼痛、肿胀更有相当的疗效。
科室简介
徐州仁慈医院足踝科是从手外科和骨科分离出的一个亚学科,是国内规模排名靠前的足踝科,目前拥有床位120张,已建成两个病区。医生团队既掌握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皮瓣创面修复,又能用Ilizarov骨科技术进行肢体矫形和骨延长,借助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的专家技术支持,集中开展先天及后天性畸形、踝足关节外伤后或不明原因引起的疼痛的治疗;开展踇外翻、足踝部骨折及关节的损伤、血管神经肌腱损伤的治疗、韧带损伤、踝关节脱位、足踝部创面的修复及足部的功能重建等工作,以及踝关节镜微创治疗。
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国内知名骨科医生联盟——泉医生集团、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同济医院等国内知名三甲大院开展长期交流合作,定期邀请国内外足踝专家来院坐诊指导,选派骨干力量前往进修,不断提高专科诊疗及科研水平,已发展成为集门诊、手术、护理、矫形支具、康复及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区域性足踝外科诊疗中心。
每年举办高质量的足踝学术会议,向业内推广先进经验与技术,积极推动淮海经济区足踝外科事业的发展。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主任、SICOT中国足踝外科学会主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副主委、我院特聘专家俞光荣教授定期前来坐诊。
足踝外科带头人
石荣剑主任医师,是徐州仁慈医院业务副院长,江苏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副主委、徐州市医学会足踝外科学组副组长,是市重点专科(手外科)学科带头人,承担了游离髂骨瓣移植治疗四肢外伤性骨不连的临床研究等基础课题的研究。学术科研成果颇丰,临床经验丰富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