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好,这里是……”
“你好,是仁慈医院吧?我是安徽淮北一名交警。”
交警匆忙的话语,打断了急诊室接线员的思路,
什么情况?
这样的对白,似乎连空气中都凝结着紧张的气氛……
3岁幼童右手被扶梯“咬”伤
12月21日晚上7点多钟,淮北的一家人正带着3岁的孩子童童(化名)逛商场,当走到商场外的一处扶梯时,意外发生了,童童的右手不慎被扶梯死死“咬”住,动弹不得。
突如其来的意外,吓瘫了孩子的家人,最终在众人的努力下,童童被挤了近半个小时的右手才得以取出。

右手肿胀明显
为保住右手争分夺秒,三辆警车开道护送
因手部挤压时间过长,童童的右手肿胀得非常厉害,感觉到情况紧急,童童家人报警后,他们乘着出租车,在淮北一辆警车的护送下,一路疾驰直奔高速。同时,高速上另一辆警车也在等候待命,当看到童童乘坐的出租车驶来后,高速交警在前方开道,为童童保驾护航。
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在电话里得知童童的情况后,仁慈医院的专业医生判断,孩子的手由于挤压时间过长、肿胀明显,如果不能尽早手术切开释放内部压力,可能会导致肢体坏死!这将给孩子带来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为了保住孩子的右手,下高速时,第三辆警车加入救援队伍,交警们爱心接力,只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孩子能早一点得到专业救治。
医生从交警手中接过救援“接力棒”
仁慈医生紧握救援“接力棒”,以最快速度专业施救
临近晚上11点,三辆警车和童童乘坐的出租车驶入仁慈医院,此时,手外科一病区的李甲医生和裴广楠医生早已等候在手术室外,术前准备一切就绪。
急诊医生出门迎接童童和其家属,从交警手中成功接过救援“接力棒”,紧握着这份使命迅速跑上“赛道”,以最快的速度把小患者抱进了手术室。
“啪——”无影灯亮起,手术开始!

术前资料
患者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征”,救治不及时则会截肢
术中,经手外科一病区的李甲医生和裴广楠医生诊断,患者被挤伤的右手已发展为“创伤性骨筋膜室综合征”,这需要医生和患者都高度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
“骨筋膜室综合征,就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些列综合征。就是说肌肉被包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之间,这是一个密闭的包起来的环境,当手受到挤压导致肌肉肿胀之后,这个密闭包着的环境里面就会变得特别拥挤,就没有更大的空间来释放本身的张力,张力释放不掉,就会把自己胀死,也就是说手部肢体就会坏死。”李甲医生形象地解释道。
术中
于是,李医生团队在手术中凭借精湛的医术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将患者的手部皮肤切开,精准地避开了手部的血管和神经,准确地把需要释放张力的肌肉切开、减压……
“手术很顺利,因为救治比较及时,我们把患者手部的血肿和压力释放后,血管通血情况非常好,这多亏了各个救援环节衔接得紧,孩子的手保住了!”裴广楠医生感慨地说。
目前,小童童状态良好,仍在住院观察中。我们祝愿童童早日康复!
专家名片
李甲 主治医师
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一病区医疗组长。毕业于徐州医学院,本科,学士学位。十余年来在创伤骨科与手足显微外科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
研究方向:创伤骨科、合并血管损伤的组织缺损修复。
专业特长:创伤骨科、手足显微外科,
断肢再植、再造、断掌修复等创面修复、重建,功能修复、重建,先天畸形、瘢痕,神经损伤修复。
坐诊时间: 星期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