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腋窝瘢痕挛缩常由烧伤、创伤等引起,严重影响上肢的活动功能。五瓣法是一种有效的修复腋窝瘢痕挛缩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法。
二、术前评估
1.瘢痕情况
详细检查腋窝瘢痕的范围,包括瘢痕的面积、厚度等。例如,测量瘢痕覆盖腋窝的具体表面积,确定是局部瘢痕挛缩还是广泛累及。
2.上肢功能评估
观察上肢的外展、上举、内收等活动范围。通过测量上肢在不同方向上与身体中轴线的角度,来确定功能障碍的程度。如正常上肢外展可达到180°,若因瘢痕挛缩只能外展60°,则表明功能受限严重。
三、手术操作步骤
1.设计皮瓣
在腋窝瘢痕周围正常皮肤处设计五瓣。瓣的大小和形状根据瘢痕挛缩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皮瓣的基底要足够宽以保证血供,各瓣之间相互协调,避免出现组织扭转或张力过大的情况。
2.瘢痕松解
沿设计线切开瘢痕组织,彻底松解挛缩。在松解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腋窝深部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例如,避免损伤腋窝的腋动脉、腋静脉以及臂丛神经等。
3.皮瓣转移
将设计好的五瓣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转移,覆盖腋窝松解后的创面。转移过程中要确保皮瓣的贴合紧密,无明显的缝隙,减少术后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4.缝合固定
用细丝线或可吸收缝线对皮瓣进行缝合固定。缝合时要注意避免过紧,以免影响皮瓣的血运。同时,对创面的边缘进行修整,使缝合后的切口整齐美观。
四、术后处理
1.包扎固定
术后用适当的敷料对腋窝进行包扎,起到固定皮瓣、减少活动对皮瓣影响的作用。包扎的压力要适中,既不能过松导致皮瓣移位,也不能过紧影响血运。
2.上肢功能锻炼
早期适当进行上肢的功能锻炼,如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缓慢的上肢外展、上举等动作。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幅度和强度。这有助于防止皮瓣粘连,进一步改善上肢功能。
3.抗感染治疗
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若发现及时处理。
五、预后
通过五瓣法修复腋窝瘢痕挛缩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的上肢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一般来说,术后早期上肢的活动范围就会有所增加,随着皮瓣的愈合和功能锻炼的持续进行,上肢功能可逐渐恢复接近正常水平。但手术的成功也与患者的个体差异、瘢痕的严重程度以及术后的护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徐州仁慈医院手术案例
△术前
△术后
△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