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怎么样?”
“不要紧张,我就在你身边。”
“手术结束了,你很棒!”
“今天想吃点啥?”
……
近日,徐州仁慈医院上演了一场温情的纸上“对白”。
“冰冷”手术室里那一抹最温暖的光
35岁的小闫是位先天聋哑人,工作时遭遇意外,左手严重外伤伴有骨折,工友立即将其送往徐州仁慈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主任郑大伟接诊后,紧急为其开通了手术绿色通道。
就在郑大伟主任、魏英华医生组成的手术团队即将为小闫开展手术时,魏英华医生发现躺在手术床上的小闫特别紧张和敏感。
“当时他的眼神好像在问我,手术成功率有多大?手指能保住吗?麻醉之后,是不是就不省人事了……” 手术需要医生患者之间相互配合,过于紧张无疑不利于术前准备和术中病情的观察。以往帮助患者消除不安与恐惧,魏英华医生都是用言语进行安抚,但这一次着实有点棘手。
魏英华医生在手术室与聋哑患者交流中
魏医生灵机一动,拿起一张白纸,写下“打麻醉的时候人不能动,有一点感觉是正常的。”“不要紧张,我就在你身边。”“感觉怎么样?”,并把这些纸张一一展示给即将接受麻醉的小闫。慢慢地,小闫情绪稳定下来,麻醉顺利进行。
骨折复位+血管、神经修复是仁慈医院常规开展的手术,但这一次,医护团队术中细心地观察着小闫的面部表情变化,魏英华医生时不时用文字、肢体动作给予小闫鼓舞和安慰。一个半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小闫受伤的指尖原本已苍白发冷,现在逐渐有了血色,有很大的概率顺利成活。
手术结束,爱在延续……
术后,魏英华医生每天前往病房查看小闫的恢复情况,对小闫提出的疑问进行了一一解答。护理人员同样也给予了小闫家人般的关爱,交流的内容写了一摞纸。因小闫夫妻俩同为聋哑人,出院前,为更好的提供术后康复指导,魏英华医生更是和小闫互加为微信好友,方便沟通。
“多听一句,多站一会儿,多一点耐心,多一句安慰……医护人文关怀多一些,患者的焦虑就少一些。”这是郑大伟主任和同事们经常分享的医患关系“秘籍”。
时而施以妙手回春之术,常常给予温暖关怀,永远传递希望与慰藉。精湛医疗,优质服务,彼此信赖,医患之路静待花开。
专家名片
郑大伟 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美容主诊医师
徐州仁慈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委员
徐州市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委会副主委
徐州市医学会手外科专业学组副组长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通讯编委
徐州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发表SCI论文4篇,中华系列论文35篇,获江苏医学科技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项、淮海医学科技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6项,承担市科研课题2项。
专业特长:上肢创伤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骨缺损显微修复、肢体功能重建、肢体肿瘤整形外科(肿瘤整形切除、显微修复)。
潘勇 副主任医师
徐州仁慈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副主任
徐州市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徐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乳房重建学组副主任委员
从事手、显微外科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手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及复杂创面的修复重建。2021年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乳房重建外科进修,师从李赞教授学习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重建,现已成功开展此类业务。
专业特长:各类复杂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断指(肢)再植、手指再造,手足畸形矫形,瘢痕整形,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重建,淋巴水肿治疗等。
魏英华 主治医师
专业特长:各种急诊手外伤的处理,术后功能重建,创面修复,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手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