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新闻的时候,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惑,某某现象说起来很常见,为什么我没见过?今天咱们就来举一个例子: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发病率高居第十一位,致残率位列第二的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肢体粗大、沉重,反复感染,最终可能形成“象皮肿”,严重影响活动能力。
淋巴水肿患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淋巴水肿患者达2.5亿人,而在中国,淋巴水肿患者约有五千万人。看到这个数字,你可能会问:全国有几千万患者,我身边怎么从来没见过?
其实,“数量多”和“没见过”并不矛盾,因为很多淋巴水肿患者连门都很少出,成了“看不见的人”。听听淋巴水肿患者们的心声吧:
“腿又肿又疼,我都想把它剁了”
“天再热,出门也不敢露胳膊”
“走在大街上,被一路盯着看”
“像是腿上绑着沙袋过了十几年”
……
淋巴水肿是怎么来的?
淋巴系统是人体内除了血液系统之外,机体的第二套循环系统。它遍布全身各处,日夜不停地保持着循环,清除人体内的大分子物质。正常状态下,淋巴生成后经淋巴管运输、淋巴结过滤后,再经淋巴管通过静脉返回心脏。而由于各种原因,当淋巴“回程”路线受阻时,就可能在受阻部位远端发生淋巴水肿。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一些其他疾病的治疗过程,往往与淋巴水肿的发病有直接关系。据2022年数据,国内乳腺癌手术后淋巴水肿发病率为20%至30%,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淋巴水肿发病率更是高达40%至50%。
大部分患者不知道,这病能治
很多患者眼睁睁地看着患病部位一天天肿大起来,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无法缓解、根治,病痛长期影响正常生活。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显微外科、超级显微外科的发展,很多曾经的“绝症”如今都有了应对之法,淋巴水肿就是其中之一。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淋巴水肿患者尚不了解这一技术进展。
也有一些患者,虽然知晓相关的医疗技术进展,但因为淋巴水肿本身由于癌症等其他重症引发,身体已经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等,担心“再多做一场手术,会不会让本就脆弱的身体更加不堪重负?”
对于这种担忧,我们可以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显微外科手术
修最细的“路” 解最大的“苦”
59岁的朱女士(化名,下同)14年前因宫颈癌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接受放疗、化疗,至今定期复查,未见复发,这本身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可另一方面,手术后第二年,她的左腿开始渐渐肿起,伴有疼痛、麻木等不适感,病情逐渐发展到影响行走穿衣,左腿成了“大象腿”。如今,癌症的阴影对朱女士来说已不是迫在眉睫的威胁,淋巴水肿症状成了她最大的烦恼。
十多年来,朱女士也试过很多办法,希望缓解症状,如按摩、针灸、引流等,但效果均不明显。当她听说徐州仁慈医院可以治疗淋巴水肿,慕名而来的时候,左腿最粗处已肿至58厘米(周径),比健康的右腿整整粗了15厘米。
朱女士双腿术前状态
根据朱女士的病情和个人意愿,仁慈医院显微外科副主任潘勇率团队周密制定了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方案。手术中,在朱女士左腿打开8个切口,将15处淋巴管与静脉吻合,打通了淋巴回流通道。
“修路搭桥”,为淋巴回流建立新通道,手术原理不难理解,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高。符合吻合条件的淋巴管的直径一般在0.2-0.8毫米,管壁极薄、透明无色、质地柔软,吻合过程中不仅要实现“连接”,更要保证“连通”,使淋巴液能够在新通路中循环起来,必须依靠高倍数显微镜及精细器械,还要辅助造影设备以证实其通畅情况,以及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
通过淋巴造影可见
手术成功吻合一处淋巴管与静脉
“这个患者的病情是比较重的,病程也长,我们根据需要,尽量多为她的淋巴系统修一些‘路’,最后吻合了15根淋巴管。”潘勇副主任医师介绍,虽然手术开了8个切口,但每个切口都不超过2厘米,深度也仅在皮下,不到肌肉,手术本身相对安全。
术后,朱女士左腿快速变细
潘勇介绍,患者中四肢、会阴等部位的继发性淋巴水肿多见于癌性肿瘤术后,现有资料表明,早期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治疗效果,LVA手术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淋巴管炎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朱女士术后已进入康复期,术后2周,她的左腿已经缩了一圈,最明显的地方细了10厘米左右,皮肤松软了,腿也轻了。她高兴地说:“再养段时间,我也能出门遛弯、买菜,享受阳光了!”
仁慈医院显微外科
专家名片
郑大伟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美容主诊医师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委员
徐州市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委会副主委
徐州市医学会手外科专业学组副组长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通讯编委
徐州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发表SCI论文4篇,中华系列论文35篇,获江苏医学科技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项、淮海医学科技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6项,承担市科研课题2项。
专业特长:上肢创伤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骨缺损显微修复、肢体功能重建、肢体肿瘤整形外科(肿瘤整形切除、显微修复)。
潘勇
副主任医师,显微修复重建外科副主任
徐州市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徐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乳房重建学组副主任委员
从事手、显微外科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手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及复杂创面的修复重建。2021年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乳房重建外科进修,师从李赞教授学习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重建,现已成功开展此类业务。
专业特长:各类复杂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断指(肢)再植、手指再造,手足畸形矫形,瘢痕整形,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重建,淋巴水肿治疗等。
潘勇主任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