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起卧床、侧翻身或弯腰捡东西时,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甚至恶心、呕吐,保持不动后,持续几秒后就缓解了。这很可能是您耳朵里的“耳石”在作祟,俗称“耳石症”,医学专有名词叫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什么是“耳石”
“耳石”是一种碳酸钙结晶,是内耳“耳石器”,耳石颗粒是天然形成的正常成分,从外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是掌握人体平衡的重要器官之一。
就是这样一块小小的石头,在一些异常的情况下,位于“耳石器”上的“耳石”一旦脱落,进入半规管,当头运动时,这些“耳石”在半规管里移动,就会刺激位于半规管里负责感受“旋转”的感受器,造成半规管内淋巴液不能正常流动,从而产生眩晕,影响身体平衡,导致“耳石症”疾病产生。
耳石症典型症状表现
早上起床晕、睡觉躺下晕、左右翻身晕、抬头晕、低头晕。不论是头动或者身体带动头动,都会出现天旋地转的晕,但这种眩晕往往1分钟内就缓解了。伴随眩晕的同时,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全身冒冷汗的症状,所以很多耳石症的患者常常不敢躺下睡觉。
因此,“动才晕”和“1分钟内缓解”是耳石症的典型表现。
如何让耳石“归位”?
徐州仁慈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虎介绍,耳石症虽然痛苦,但治疗起来方法简单。目前治疗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法、复位手法及手术治疗。而其中“手法复位治疗”临床上使用最多。
手法复位治疗,是根据嵴顶结石症和管结石症理论而设计的,目的是使粘附于嵴顶的结石或游离飘浮于半规管长臂管腔内淋巴中的细小致密颗粒,通过头位有顺序的变动,使之恢复正常的运动,消除了致病因素,症状获得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