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知识】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简称ITP,其特点为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
二、【饮食】
饮食清淡,对患者使用后曾发生过敏的食物绝对禁忌。
三、【休息和活动】
适当限制活动,预防各种创伤,病情严重者(BPC<10×10°/L)绝对卧床休息。
四、【用药指导】
ITP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漱素(泼尼松、地塞米松)、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硫唑嘌呤、达那唑或环孢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干扰素等。
五、【出院指导】
1.饮食与活动同前。
2.用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漱素及兔疫抑制剂,充分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对于出现并发症的高危患者(高血压、高血糖)密切监测血压、血糖。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磺胺类、氯霉素和各种活血化瘀的中成药物等。环磷酰胺治疗时,患者要多饮水,防止出血性膀胱炎。环孢素治疗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3.避免诱发因素:避免接触过敏原及感染。
4.自我管理:
(1)了解本病的有关知识,正确认识疾病,避免情绪紧张及波动,保持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2)适当参加锻炼活动,血小板在50×10^9以下时避免强体力活动。
(3)注意休息和营养,饮食要有规律,增强机体抵抗力。
(4)按时服药,尽可能的避免使用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5)定期门诊复查血小板,出现出血征象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