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六旬老人不慎从楼梯上摔下,导致多发胸腰椎骨折,接诊的徐州仁慈医院脊柱科,利用天玑骨科机器人精准“操刀”辅助完成椎体成形术+骨水泥钉固定,实施减压手术,术后24小时患者即下地行走,这是仁慈脊柱科利用骨科机器人成功完成的第252例胸腰椎骨折手术。
64岁的陈奶奶,因从楼梯上摔下而腰背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前来徐州仁慈医院脊柱科就诊,脊柱科孟磊副主任医师诊断患者为多发胸腰椎骨折(T11-L1、L4),骨块后移继发性椎管狭窄,脊髓圆锥损伤,必须尽快手术治疗。
患者高处坠落,导致多发胸腰椎骨折
手术团队仔细研究患者病情后,尚军主任孟磊副主任医师孙玉龙医生张宇翔医生决定为患者实施骨科机器人辅助下骨折手术。
骨科机器人助力:微创、精准、智能
在天玑机器人的精确定位下,手术团队沿着套筒钻入导针,确认位置无误后,再沿导针拧入单平面骨水泥螺钉,注入骨水泥;待骨水泥凝固,上连接棒,撑开,实施减压手术;手术在骨科机器人的精准导航下,顺利完成,实现了手术的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
定位,标记,扫描传送规划,钻入导针
拧入单平面骨水泥螺钉,注入骨水泥
“这台手术,如果采用传统手术方式,需要切开近20厘米的切口,有了‘天玑’机器人的辅助,只在患者腰椎两侧各切开几个1厘米左右的切口,利用天玑强大的光学追踪系统和灵活稳定的机械臂进行操作,精准度达到0.8毫米,手术用时也缩短了三分之一。”孟磊医生说,由于伤口小、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也大大缩短。
待骨水泥凝固,上连接棒,撑开,+减压手术
术后CT影像
脊柱科:“能保守不手术,能微创不开放”
天玑骨科机器人,是第三代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特别是在脊柱侧弯、脊柱畸形及上颈椎的高难度复杂手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价值。
徐州仁慈医院引进天玑骨科机器人一年半来,大骨科共完成机器人辅助下手术560例,其中脊柱科在机器人辅助下共完成脊柱手术388例,包含胸腰椎椎体成形252例,胸腰椎骨折133例。脊柱科始终坚持“能保守不手术,能微创不开放”及“快速康复”的治疗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诊疗水平及手术技术,利用微创技术和骨科机器人已为数百名高龄患者解决脊柱骨折带来的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让老年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恢复自主生活能力,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作为骨科三级医院、徐医大教学医院,徐州仁慈医院将在显微外科、骨科手术机器人、3D打印、关节镜技术、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等领域凸显固有优势、聚力开拓发展,力争打造优质省级数字骨科平台和地区性骨科医疗先进技术高地。
专家介绍
尚军
副主任医师,脊柱科主任
中国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
徐州市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委会委员
专业特长:腰椎滑脱后路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植入,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腰椎间盘突出微创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显微镜辅助下颈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孟磊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医学会委员
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
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曾在解放军第九七医院骨科工作十余年,多次在上海市长征医院骨科进修学习。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论著数篇。
专业特长:脊柱骨折手术,颈椎病前后路手术,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滑脱手术,退变性脊柱侧弯手术,复杂的四肢和关节骨折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孔镜手术,天玑机器人辅助下脊柱骨折及退变性疾病微创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