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是2020年7月28日第十个“世界肝炎日”的宣传主题,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肝炎”吧~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提起肝炎,大家并不陌生,其学名叫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分别是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都具有传染性。
常见的肝炎类型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多种型别。
甲型肝炎病毒(HAV):潜伏期通常为14-28天。甲肝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人与人的接触或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大多数甲型肝炎感染病例症状轻微,大多数人会完全康复并获得持久免疫力。甲型肝炎感染不会造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但有时可导致高死亡率重型肝炎,即急性肝衰竭。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保障食品饮水安全和接种疫苗是抵御该疾病的最有效办法。
乙型肝炎病毒(HBV):潜伏期平均70-80天。乙肝传播途径包括接触受感染的血液、精液及其他体液;分娩时通过受感染母亲传给婴儿,或家庭成员传染给婴儿;通过使用污染过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污染的注射器或注射毒品传播。乙肝可造成急慢性疾病,在急性传染期没有症状,如造成慢性感染,可能逐渐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感染乙肝病毒的成年人中,90%以上在6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为慢性疾患的可能性取决于一个人受感染时的年龄。6岁以下儿童感染乙肝病毒,最终转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最大。幼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
丙型肝炎病毒(HCV):潜伏期为两周至6个月。丙肝常通过接触受感染血液传播,包括使用丙肝病毒污染过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污染的注射器或注射毒品,也可通过性途径传播,或通过已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传给新生儿。丙肝感染初期,约80%的人不会出现任何症状。随后,75-85%的新感染者出现慢性肝病,其中5-20%会出现肝硬化,1-5%会死于肝硬化或肝癌。检出丙肝病毒抗体表明受检人被感染或者曾经被感染过,需进行核酸检测确诊。目前没有可以预防丙肝的疫苗。
丁型肝炎病毒(HDV):丁肝病毒感染仅发生在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丁肝病毒和乙肝病毒双重感染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疾病和后果。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能够为抵御丁肝病毒感染带来保护。
戊型肝炎病毒(HEV):潜伏期平均为40天。戊肝大多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物感染。戊肝是一种自限性感染,一般4-6周内会自愈。在罕见情况下,急性戊肝会造成暴发性肝炎即急性肝衰竭和死亡。怀孕妇女最易患戊肝导致的产科并发症,在孕晚期,戊肝造成的死亡率可高达20%。戊肝流行率最高的地区是东南亚。
关于肝炎的6大误区!破除误区!
1.乙肝病毒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乙肝病毒有血液、母婴和性三中传播途径,日常生活里的一起用餐、工作、拥抱等行为并不会传播肝炎病毒。
2.乙肝病毒携带者没必要看医生?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首次就诊已是疾病晚期的患者。因此进行定期体检与咨询十分必要。
3.乙肝是不治之症?
我国在2010年10月就已公布了肝病科研成果“生物免疫疗法”,能有效治好肝病,而且能够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包括结婚、生育)
4.小三阳“好”,大三阳“不好”?
大、小三阳只反映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并不代表病情轻重或传染性大小,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好坏之说。
5.得了乙肝等于等了肝癌?
乙肝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有可能恶化,最后成为肝癌。但并不是所有的乙肝都会发展成肝癌,在肝硬化患者中,20%-30%恶变为肝癌。
6.乙肝会遗传,不能结婚生小孩?
乙肝患者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病情,在肝功能稳定、病毒不复制的情况下结婚、生育。
希望大家都能注意预防,及时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