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智航公司等自主研发,历时十五年,团队先后攻克导航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一系列基础和临床难题,成功研制,这是世界上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手术的骨科机器人,可用于全身十三处以上部位,精准度达到亚毫米级,实现机器人引导三维空间手术设计完美呈现。2016年获得第一个国产手术机器人最高等级产品注册证。
4月10日,一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引导下的骨盆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在徐州仁慈医院完成。对于骨盆骨折,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疤痕大,二次取除内固定时又会经历一次大的创伤,患者满意度低;但在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仅开0.5cm小切口,20分钟即完成骨折复位手术,减少了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定位精度达到 0.2 毫米,显著提升了骨科手术效果,患者的软组织损伤小、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恢复快;不需要反复透视来确定进钉位置,减少了七成以上的术中辐射。尤其对于上颈椎疾病、脊柱畸形、脊柱翻修、骨盆及髋臼等常规手术难以置钉的患者,以及一些因骨质疏松而不便进行多次进钉尝试的患者极为有利。“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落户徐州仁慈医院3个月,屡立奇功,完成100多台骨科手术,以高智能化的“脑”、高稳定性的“手”以及高精准度的“眼”,为关节科、创伤骨科、脊柱科、手外、足踝等骨科患者精准完成复杂手术,解除了病痛,标志着我院智慧骨科时代已经到来。
17岁女孩被撞多处骨折
17岁的邳州女孩小胡回家途中被一辆轿车撞倒,全身多处骨折。伤势严重,小胡被紧急转院到徐州仁慈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孟磊接诊。 “这个女孩送来的时候,身上骨折的部位不止一处,肩胛骨、腰部、腿部等多处骨折,尤其棘手的是骨盆骨折,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孟医生说,但传统的手术方法刀口通常要超过7、8厘米,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对周围软组织剥离多,术后疤痕也大。严谨的评估后,孟医生和脊柱科尚军主任商量,决定借助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为患者施行微创手术。
骨科机器人精准定位,完成骨盆复位手术
术中,手术医生用机器人操作系统设计骨盆前柱通道螺钉的置入路线并进行手术规划。根据设计好的进针路线,机器人的机械臂自动伸展,将安装在“手臂”末端的套筒精准定位到患者皮肤表面。按照定位,手术医生沿着套筒置入导针,C形臂透视显示导针位置与前期规划完全一致。切开0.5cm微创切口,沿着导针的方向,拧入一枚空心螺钉,经C形臂透视验证螺钉位置良好,顺利完成手术。
复杂骨盆骨折多由高能外伤所致,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手术治疗难度大。长期以来骨盆骨折复位后通道螺钉置入成功的关键主要依靠术者的经验。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人工操作,不可能完全避免误差,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螺钉置入不当,导致神经血管损伤等灾难性后果。“天玑”骨科机器人具备了人类无法达到的高稳定性的“手”和高精准度的“眼”,解决了以往骨科医生徒手操作时遇到的诸多问题。通过它来开展手术,精确度可以达到0.2毫米,这是手工操作难以实现的。骨科机器人可以根据病人个体化的解剖结构,在术前“量身定做”规划出最理想的螺钉置入位置,精准定位,微创置入螺钉,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及手术失误的发生几率。
2018年10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多部位的通用型骨科导航第三代国产手术机器人天玑®。
央视二套报道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