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紊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词,很多人长痘了怪它,脾气不好也怪它,总之,内分泌一乱,整个人都不好了!
但是你知道吗?骨骼出问题,或许也跟内分泌形影相关。
骨骼病变 根在内分泌
上周,泉医生集团特聘签约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何震明博士应邀来我院坐诊,吸引了很多骨病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今年26岁的刘佳(化名),刚刚当上宝妈。然而初为人母的喜悦很快就被骨病疼痛所取代。据刘佳自述,从上初中开始她的膝盖和大胯在走路时就会产生疼痛,一直延续了多年,期间她也曾多次就医,但始终没有查出病因。因为担心骨病会影响孩子,听说仁慈医院有北京骨科专家坐诊,她一大早就来排队了。
接过患者的X光片,何博士有些不解地说,“姑娘你这么年轻,怎么骨骼状态看起来像是60、70岁老人呢? ” 这让这位新晋妈妈有点不太能接受。一番仔细的检查后,何博士建议刘佳去内分泌科检查一下激素分泌情况。这更让刘佳摸不着头脑了:明明是来看骨病的,可医生却让她去查内分泌,这是要闹哪样呢?
“骨骼病变,根在内分泌。”何博士进一步解释说,骨骼的生长和体内激素的分泌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人体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性腺等的功能失调,引起的分泌的激素增多或减少,可导致全身性骨病。
刘佳这种情况考虑是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这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的软骨发育缺陷,其特征为许多骨骺异常骨化,患者的生长发生障碍,手指粗短。有遗传性及家族史。病年龄为幼儿及少年。以髋、肩、踝多见,其次为膝、腕及肘关节。因有多个不规则骨化中心的出现,使骨骺增大,有时可延至骨干。以后骨化中心不规则融合,造成关节面不平整,导致早期产生骨关节炎。 不过,最终还有待内分泌检查结果的出来以后才能确诊。
预防和确切诊断是治疗骨病的关键
在运动医学领域深耕多年的何震明博士拥有十分丰富的骨科临床经验。面对众多被疑难骨病困扰的患者,他不断对患者们强调早期预防和确切诊断的重要性。骨病也是骨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分为:先天性骨病、代谢性骨病、骨坏死、职业性骨病、地方性骨病、关节退行性骨病、骨肿瘤、骨痈疽、骨结核、骨关节痹证、痿证、筋挛等几大块内容。得了骨病,关键还要看如何预防和诊断!
预防骨病一是要避免长期剧烈运动,长期、过度、剧烈的运动或活动是诱发骨病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对于持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过度的运动使关节面受力加大,磨损加剧。长期剧烈运动还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过度地受力及牵拉,造成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和骨髂上受力不均,从而导致骨病。
但另一方面,避免长期剧烈的运动,并不是不活动,恰恰相反,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病的好方法之一。
其次是要及时治疗关节的损伤,关节损伤包括软组织损伤和骨损伤。由于骨折复位不完全,造成关节软骨面不平整,从而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对于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治疗,作到解剖复位,完全可以避免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骨质增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