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生活当中,跌倒,被称为老年人的“隐形健康杀手”。老年人的跌倒很容易出现软组织的损伤,如撕裂、血肿、扭伤、关节脱位等,而且恢复较慢,肱骨、盆骨、腕骨、髋骨、脊柱等部位是老年人跌倒后,发生骨折的常见部位。
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中,其中髋骨骨折的后果最为严重,而且一旦发生髋骨骨折,很多患者在骨折痊愈后,丧失行走的能力或者不能独立生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跌倒后的长期卧床,还会引发褥疮、尿路感染等严重疾病。卧床三个月以上,会造成肌肉萎缩、骨不愈合,甚至是下肢静脉血栓,这些问题是很可怕的。即使跌倒后没有发生严重损伤,老年人也有可能因为害怕再次跌倒,失去信心,感觉自尊感消失,很多老人恐惧心理限制日常活动。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跌倒的积极防治是非常重要。
如何预防跌倒?
如果老年人在上厕所的时候,一定要铺一些防滑垫,并且还要有扶手,最好有家人陪伴。
走路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同时还要多穿防滑的鞋子,如果有老年人行动不便的话,最好有陪护一起行走。可以加强身体锻炼:通过锻炼,增强身体协调性,可预防跌倒。如果老年人身体条件较好,可以锻炼单脚站立,以锻炼平衡度;另外可以坐在凳子上,捡地面的东西,以此锻炼腰部力量。
跌倒后如何处理?
一旦发现老年人跌倒,先不要随意挪动,检查有无受伤,如有无骨折、出血、疼痛等异常情况,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如果老年人意识清醒,询问老人跌倒过程,检查有无明显外伤磕碰问题;如果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缓慢起立,然后让老年人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如果老年人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不可立即扶起,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处理。
如果老人意识不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可在耳旁呼唤,不要剧烈摇晃,不清楚受伤部位前不可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将老人的头偏向一侧,避免出现误吸的情况;发生呕吐者,应及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等待急救车来的过程中注意保暖以及所处环境的安全。
老人跌倒后,如果受伤部位肿胀得厉害、疼痛剧烈,或观察到局部出现畸形,肢体用不上力,不能站立、行走、坐立,提示可能发生骨折,此时应告知老人不要乱动,拨打120等待专业人员的处理。
有条件情况下可以安装遥控等呼警系统或者手机,对于独居老人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