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跳骤停是临床上最为严重的危重症,死亡率高,且抢救成功率低。4月下旬,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赛在仁慈医院又一次“上演”,我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抢救一位心脏骤停老人。
多学科联合救治 上千次胸外按抢回生命
“有人晕倒了!有人晕倒了!”随着一声呼喊,我院急诊预检分诊护士王舟立即赶到现场,此时,67岁的李师傅突发意识不清、呼吸心跳骤停,王舟立即为李师傅进行心肺复苏。急诊科其他人员随即赶到了抢救现场,并火速将患者转运至急诊大厅。运送途中,王舟护士一直跪在转运床上不间断的为李师傅进行胸外按压。
急诊科立即启动急救应急程序,郭文峰主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抢救。期间,李师傅反复出现室颤,病情危重,十分凶险。气管插管、打开静脉通道、电除颤、……约10分钟的紧急抢救后,李师傅终于有了大动脉搏动。
“立即通知心内科前来会诊!”郭主任根据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家属提供的病史,诊断孙先生为急性心肌梗塞,且随时有再次心脏骤停的可能。
急诊介入手术让心脏重新“上岗”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每过一秒就等于又向“鬼门关”迈进一步。此时,只有迅速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找到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供血,才能挽救李师傅的生命。
此时,正值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手术前患者核酸结果还未出,但为了患者的生命,急诊科“一键”启动急诊手术绿色通道。我院张瑶俊博士心血管工作室专家早已整装待命,在严密防护的状态下,气管插管、佩戴呼吸机的李师傅被送入介入导管室,救治小组立即有条不紊地开展手术。
“高危、紧急,此时患者病情仍不稳定。”综合内科副主任、心内科主任周其华说,尽快找到“罪犯”血管并及时恢复供血是本次急诊介入手术的首要目的,也是能否把李师傅从鬼门关拉出来的关键一步。
术中发现李师傅为冠脉三支病变,且急性闭塞合并慢性闭塞,病情复杂。其中,右冠状动脉中段闭塞,并伴有大量血栓,为本次急性心梗的罪犯血管。张瑶俊教授带领张少利、叶凤翔医生立即进行血栓抽吸、球囊扩张等治疗,成功开通闭塞的血管。此时,与死神的“拉锯战”中,李师傅取得了第二阶段的胜利。
术后,李师傅被转入ICU(重症医学科)隔离病房,经过医护48小时的全力监护和治疗,李师傅意识恢复清醒,成功脱离呼吸机并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后经多学科会诊,决定为李师傅择期行二次介入治疗。
一波三折,死神竟再度卷土重来
术后第5天,李师傅再次出现胸闷、胸痛症状,且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急性心肌梗死又一卷土重来。与患者家属沟通后,紧急启动急诊介入手术,成功为李师傅植入2枚心脏支架。术后李师傅胸闷胸痛缓解,一周后康复出院。
李师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我院多学科联合救治,今后我院将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发挥多学科诊疗的优势,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诊疗方案,进一步提高就医体验,造福更多患者。
专家简介
周其华 副主任医师
徐州仁慈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心内科主任
徐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徐州市医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医四十余年,曾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2000年初相继开展了二尖瓣球囊扩张、心脏射频消融及心脏介入等技术。
对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肌病、心律失常及综合内科的疑难复杂病例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对中毒病人的救治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郭文峰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主任、ICU副主任
徐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及重症医学分会委员
从事急诊医学及重症医学专业20余年,擅长领域: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多发伤、心肺脑复苏、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等急危重症的救治,特别是对多发创伤致失血性休克及引发ARDS的治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