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一早,小编在仁慈医院烧伤科病区见到了36岁的黄女士(化名),她静静地靠坐在病床上,跟小编聊起前几天令自己心惊胆颤的拔罐经历……
“我是山东人,做拉货跑车生意,11月10号当天我正好从外地拉货路过咱铜山区大许镇,当时感觉比较疲累,正巧看到路边有家养身会所,心想去拔拔罐舒服一下,缓解下压力放松放松。”
于是,黄女士停下车,走进了这家并不熟悉的养身会所,可随之而来的并不是放松,却是“引火上身”……
患者颈部烧伤创面

患者上身右侧烧伤创面
“我才刚刚趴到美容床上,就听见打火机一响,然后紧接着身上割心般的疼,一个罐都没拔呢,就忽然着火了,我怀疑肯定是酒精撒在我身上了。我一紧张一起身,火势就顺着烧到了我的脖子和右侧上身……”
黄女士说,瞬间袭来的烧伤感令她疼痛难忍,养生会所的老板随即带她去了当地一家私人诊所,称这里的“烧伤膏”秘方配制,能缓解疼痛不留疤痕,可黄女士抹过药膏之后的第二天,疼痛感并未减轻,于是她赶紧来到仁慈医院寻求专业治疗。
我院烧伤科潘珍乙医生接诊后检查发现,黄女士烧伤创面分布于颈部及躯干,受伤面积约4%,属深二度烧伤,创基表面可见一层黑色焦痂附着,创面有大小不一的水泡,部分皮肤剥脱……潘医生介绍,由于患者受伤当时并未去正规专科治疗,早期没有正规处理,所以创面已出现感染趋势。医生们及时为患者清创换药后,目前黄女士的伤情正在一步步好转。
“我拔罐很多年了,第一次这样,太意外了,我也确实没考虑这家店有没有资质什么的,这次让我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回忆起这次的经历,黄女士仍心有余悸。
潘珍乙医生说,其实每年到了秋冬季,都会有很多患者因拔罐烧烫伤前来医院就诊,有拔罐时酒精滴漏在身上意外烧伤的、有拔罐时间过长负压大而导致皮肤起张力性水泡的、还有烫伤皮肤的等等,所以拔罐时需要格外注意。
拔罐起泡的皮肤
仁慈医院中医科中医师李怀洋说,拔罐是中医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手法,可以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还可以消肿止痛,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起到保健作用。如今,由于很多按摩店、美容店都推出了类似服务,一些街边小店拔罐烧伤“事故”随之愈发增多,这些“事故”提醒我们,拔罐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拔罐能起什么作用?
拔罐的作用总结起来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止痛作用:寒邪导致的颈肩部、背部,腰部疼痛,特别是腰肌劳损等,在疼痛部位拔罐,可以较好地缓解肌肉疼痛。
二是内科疾病的调节作用:内科的某些病症,在特定的穴位上采用拔罐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脏器的功能。如脾虚湿盛的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大便粘黏,食欲不振等,在脾俞、肝俞等穴上拔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其实拔罐的适应症远不止这些,但是都需要由专业人士操作,如果是想自己在家拔罐,用抽气罐是比较安全的选择。
想要安全拔罐,需要注意啥?
仁慈中医师李怀洋说,虽然拔罐有一定功效,但不是人人都适合拔罐,有一些禁忌症是不适合拔罐的:
比如有严重脊椎问题的人就不建议拔罐,尤其是椎体滑脱的患者,就不能在督脉上拔罐;
其次还有心肺功能较差、高龄的老年人也不太适合,因为拔罐产生的刺激较强,这部分人有可能无法耐受,或因较大的刺激诱发急性内科病变;
此外,还有部分皮肤病的患者,如皮肤表面有溃疡等,都不适合拔罐。
除了不适合拔罐的这部分人,拔罐的操作也很重要。拔罐的位置、时间、动作掌握不好,操作不当,都有可能造成局部烫伤,烫出水泡后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感染。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拔火罐。
如何防止拔火罐烧伤烫伤?
酒精棉球别碰罐口。拔罐前,要先将罐中的空气排出后才能形成负压使用。有的人用投火法,即用棉球或纸蘸上酒精后投进去,但这比较容易起火。李怀洋医师建议,可选择闪火法,用棉球蘸些酒精或白酒,把棉球点燃,用镊子或钳子夹着放入罐中,三五秒后立即拿出来,这样玻璃罐中氧气迅速消耗,形成真空,就可以直接拔罐了。如果燃烧时间太长,空气会重新进去,没有负压产生,就拔不起罐;若时间短了,空气没有消耗尽,同样拔不起罐。
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由于拔罐时所产生的负压较大,如果瓶口不光滑,很容易在起罐时扎伤皮肤,在皮肤上留下创面。因此,玻璃罐使用之前一定要用手摸摸瓶口是否光滑,看罐身是否有裂口,有的话一定要及时换掉。另外,有的人较瘦,皮肤组织不够丰富,拔罐前可以在皮肤上涂上一层凡士林或石蜡油、菜油,这样更容易操作,也不会漏气。
起罐时别硬扯。由于罐吸附在皮肤上,起罐时如果生拉硬拽,会感觉非常疼,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子即能脱下。
留罐别超过20分钟。拔罐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15-20分钟即可,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皮肤特别娇嫩,则不宜超过15分钟。
罐痕颜色越深,说明湿气越重?
简单来说,罐斑、罐痕颜色越深,提示体内病结相对越重,但这并不是绝对的,罐斑、罐痕的干扰因素太多,罐的大小、酒精浓度的区别、力度的强弱、留罐时间的长短等,都有影响,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穴位,出现的罐斑、罐痕都可能不同。
所以不建议患者通过罐斑、罐痕评价自己的体质,中医讲究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绝对不会通过简单现象来做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