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凉比往年更早些,对于国庆期间有出行计划的朋友,徐州仁慈医院提醒您: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
一、适时添衣,防雨防寒
“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对于有登山出行计划的人,要注意海拔引起的气温变化,合理增减衣物。旅途之中气候多变,也可以带轻薄的雨衣,在下雨的时候雨衣有效防寒保暖。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变化而引发哮喘和心脑血管疾病。
二、足背保暖,旅行切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旅行中一定要注意足部的保暖。中医学认为足部涌泉穴为肾经原穴,而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本。后背为督脉循行的部位,也是阳气通行的部位,因此,要防止“寒从足生”、“寒从背生”。旅途中,一是要争取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刺激足部相应穴位,缓解疲劳。二是可以将暖足贴隔袜贴在涌泉穴、将暖贴隔衣贴在大椎、肺俞、双侧次髎等足部和后背的穴位,在旅途中同时保养人体的阳气。
三、规律作息,早睡早起
秋分之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所以早睡早起有助于保养阳气。旅途之中,早起更可看到常人看不到的自然美景。
四、自带“神器”,养胃祛寒
不要迷失在美食海洋中而忽略了对胃的养护。胃肠道对寒冷刺激较为敏感,旅途奔波本来就容易劳倦伤脾,如果复感寒凉,就更对脾胃不利。可以自带保温杯,方便随时取用热水。一般在飞机火车上有热水供应,成熟景区往往也有热水配套服务。建议即使是需要付费的热水,也不应为健康吝惜这些消费。暖贴隔衣敷在中脘、神阙穴上,对缓解因外寒引起的胃痛有效。夜晚睡觉时,要注意即使空调开着暖风,也不能把肚子露出来,以免损伤中焦阳气。
五、适量运动,振奋阳气
合适的运动方式都能起到通行经脉、振奋阳气的效果。一是注意不可大动,以免过劳反而伤阳;二是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避免运动后穿得太少、腠理开泄易感风邪,或穿得太多、阳气宣发后不能及时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