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知识】
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感染了病毒的猪是主要的传染源,蚊虫是主要传播媒介,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
二、【饮食】
根据不同病程给予不同的饮食。初期及极期给予清淡的流质饮食:昏迷及吞咽障碍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液,保持每日入水量1500~2000ml。恢复期患者应逐渐增加营养高热量的饮食。
三、【休息和活动】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强光、声音刺激患者而诱发惊厥或抽搐。有抽搐或惊厥者,保护患者安全防坠床。昏迷患者宜头高脚低位,头部抬高15°~30°,以利于减轻脑水肿,且头偏向一侧,防舌后坠及分泌物吸入呼吸道。有肢体瘫痪或运动障碍者,保持肢体功能位置。神志欠清者注意给予床栏保护。
四、【治疗指导】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五、【预防指导】
1.加强对家畜的管理,尤其幼猪,搞好牲畜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在流行季节前对猪进行疫苗接种。
2.大力开展防蚊、灭蚊工作,消灭蚊虫孳生地。
3.流行季节使用驱蚊剂、蚊帐等防止蚊虫叮咬。
4. 10岁以下儿童和初进入流行区的人员可进行疫苗接种。
六、【出院指导】
1.在流行季节出现高热、头痛、意识障碍等表现应尽快送医院诊治。
2.患者有肢体瘫痪时,注意协助保持肢体功能位,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防止肌肉挛缩和功能障碍。
3.乙脑病人出院仍遗留有失语、痴呆等神经症状时,早期坚持康复和治疗,如针灸、按摩、语言训练等,以防成为不可逆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