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2日04版进行报道
▲石荣剑为小宝手术
小宝(化名)是不幸的,因患先天性双侧马蹄内翻畸形,刚出生不久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丰县宋楼镇村头的杨树下。
小宝是幸运的,他被张先生和彭女士夫妻俩收养,养父母虽然家境苦难,但是对小宝视如己出。13年前,仁慈医院免费为其做了手术。
如今13年过去,小宝即将进入青春期,需要二次手术。徐州仁慈医院再次打开绿色通道,为其减免手术费用。
弃婴有家
仁慈医院手术室外,小宝的养母彭女士焦急地等待儿子出手术室,往日的情景浮上心头。
2007年的一天,彭女士在村东河沿旁的一棵杨树下,“捡”到了小宝,但孩子的双手双脚都有残疾。邻居都劝她把孩子送人,但彭女士和老公不忍心,他们觉得孩子跟自己很投缘。彭女士夫妻商量后,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并给孩子起小名:小宝。
彭女士夫妻俩有一个儿子,比小宝大10岁。这个四口之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就靠种地,一家人省吃俭用,卖粮食、卖羊,给小宝买奶粉。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夫妻俩和孩子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彭女士每天帮其掰开内弯的手指,给小宝做按摩。看着孩子可爱的笑脸,夫妻俩的心情却愈发沉重。由于孩子双脚畸形严重,必须手术治疗,彭女士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小宝能站立、走路。
彭女士得知徐州仁慈医院可以治疗孩子的病,便在小宝1岁时带着他来到仁慈医院就诊。医院得知孩子的身世后,开通绿色通道减免了小宝的医药费、手术费、住院费等全部费用。回想当年的情况,彭女士感动得泣不成声。
1岁那年的手术,让小宝成功站立起来并学会了走路。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骨骼的发育导致孩子依然跛脚,不能完全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小宝上学后,这一缺陷让他非常自卑。经常问妈妈:“我的腿能好吗?”每次肯定地回答完“能!”,彭女士都会暗自抹眼泪。真的能治好吗?她也不清楚。即使能治好,钱又从哪儿来?上一次手术医院没要钱,这一次还能不要钱?
小宝越来越大,彭女士带着他再次来到仁慈医院,只是想问问医生,能否通过手术让孩子的脚像正常人一样。
仁慈有爱
时隔多年,接诊的恰巧还是当年为小宝做手术的医生:仁慈医院副院长石荣剑。“这个孩子是先天性双侧马蹄内翻足,2008年,彭女士带着小宝就诊的画面我记忆犹新,这是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但也是充满爱的家庭,当时我和徐医附院的汤押庚教授同台,为孩子进行了第一次矫形手术。”石荣剑说,“第一次手术很成功,还需要一到两次矫形手术,就可以让孩子走路像正常人一样。”
得知小宝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路,彭女士悲喜交加。喜的是小宝多年的愿望可以实现,悲的是手术的钱从哪里来。
彭女士向医生出示了领养证书以及贫困证明。“彭女士全家都是有爱心的人。仁慈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是‘爱’,宗旨是‘仁爱、慈心、善行、济世’。对于这样的家庭,仁慈应该尽力帮扶。我们和医院医保办进行了沟通,这次治疗产生的费用,通过医保报销、市慈善部门救助后,剩下的费用我们医院给予最大程度的减免,争取让彭女士不花钱。”石荣剑说,“孩子在康复路上不容易,彭女士抚育孩子成长更不易,我们会尽力提供帮助,让爱心传递下去。”
石荣剑率足踝外科超强团队为小宝制订了手术方案,1月28日上午,小宝被推进手术室,并通过截骨、松解、肌腱转位、韧带加固等多个手术,为小宝进行了足部第二次矫形。手术很成功,彭女士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等小宝长大了,有出息了,一定让孩子来报答这些好心人。”彭女士说。